近日,美聯儲宣布維持利率不變,但美國10年期債券孳息率曾一度升穿5厘。直至近日才有所下調。
這一年以來,美聯儲維持「高息政策」,並加快「縮表」進程。美元及美債都因利率上調而變得十分吸引。因此,很多國際資金都回流美國;其他主要經濟體都受到衝擊,或貨幣貶值、或資產價格下跌。
以香港為例,本港經濟以房地產為主導。由於美國早前奉行「低息政策」多年,本港房地產大幅升值,租金回報率只有2厘以下。如今,單是做銀行存款便可以有4厘以上的回報,大家又何必買樓呢?不僅本港工商物業價格大幅下跌,連住宅物業也有點支撐不住,跌幅已開始顯著。
除了其他國家的資本被美國吸引過來之外,美債孳息率大升,還會進一步影響全球私營部門。當10年期美國國庫債券的孳息率高達5厘之際,把錢投放到美國國庫債券之上便可以穩賺可觀利潤了,大家又何必傷神去做生意呢?此外,10年期美國國債孳息率高企,一般企業便只能以更高的孳息率才能吸引到投資者。在高息環境下,全球私營企業的發債成本都會急增。
總括上述兩大點,美元利率及美債孳利率上升,把不少國際資本從美國以外的主要經濟體及私營部門吸引過來。美國政府要搶外國人的錢不難理解,但為何連本國的私營部門的資本也不放過?
過去20多年以來,美國於早年一直維持在超低負債的水平,於克林頓時代還一度實現國債在技術上「清零」的少有狀況 (當時,美國學術界還曾討論,在美國國債銳減的情況下,還可以用什麼抵押品來支撐美元發行)。即使在小布殊年代因用兵中東而大幅舉債,美國經濟實力仍然是十分雄厚,在金融政策上尚可以左右逢源,無往而不利。
直至08年後,由於美國爆發金融海嘯,只能透過大幅舉債、量化寬鬆及超低息等「3大招」來挽救經濟。當時,美國國債仍屬相對偏低水平,尚有很大的空間舉債。作為世界第一大國,美聯儲亦絕對有本錢可以「氾發」貨幣。此外,當年尚有日本央行實行多年的「零息政策」作為「前車之鑑」,美聯儲更有把握拿捏好「低息」的手段。
但到了近10年以來,美國政府的財政紀律並沒有任何改善,用兵中東更是明顯弊多於利,美國國債發行量不斷創新高。美國新經濟產業的發展亦比預期緩慢,不少創新板塊只流於「概念階段」而未能順利「產業化」。其他國家在創科上更是急起直追,差距正在收窄。期間,當美國國內經濟喘定後,美聯儲的「加息」及「縮表」力度並不足夠,在尚未完成之際又爆發新冠肺炎疫情。疫情期間,美國只能透過「印錢」來解缺問題,打亂了原來的計劃。
在美元及美債供應大幅增加之際,各國需求卻有所調整。美國出手制裁俄羅斯,以貿易戰及科技戰應對中國的崛起,這亦觸碰了世界各國政府及投資者的神經。大家亦不得不尋求美元以外的出路,從而對沖風險,最終開始削弱了美元及美債的需求。
各國政府對美元及美債的「剛需」有所減弱,美聯儲需要其他投資者填補這「缺口」,便只能「以利透之」;即只有透過「加息」才能確保美元及美債的「銷量」。
在這情況下,我們作為小市民有什麼好投資呢?短期而言,最穩妥的當然是「定期存款」。筆者驚覺由於低息環境持續了太久,很多朋友至今對做「定存」仍是嗤之以鼻,且認為技術成分及難度太低。但敢問今時今日,還有什麼投資可以每年穩袋4厘以上的利潤呢? 投資之目的是「賺錢」,而不是「裝酷」。
如果嫌「定存」回報有限,技術成份太低的話,於中長期來說,或可重新考慮股市。由於美元及美債利率高企,亦大幅增加私營企業舉債的成本。各大企業要爭扎求存,也得要另僻蹊徑的想法子降低資金成本,很多時候便會借力於股市。
一般而言,加息當然會重挫股市。但由於股市相對來說大上大落,調整得比其他資產類別快得多。無論是「炒上」或「炒落」,皆有不同的方法及手段,相對而言比債市靈活。各大企業可以投過「發展新產品及服務」、「生產鏈擴張及整合」或「收購合併」等藉口從股市集資。
值得留意的是,在高息環境下各國政府都會傾向支持股市。美聯儲在「加息」及「縮表」之際,仍一直確保美國股市在高位徘徊。每當股市出現大幅調整時,美國財金官員都會出口術穩住投資者的信心,金融政策亦可能會有所調整。
另一邊廂,內地政府除了減息及讓人民幣有序貶值之外,對股市已沒有進一步的監控,還率先削減印花稅。甚至乎,還有內地時評人忽然「投身股海」,並幫忙唱好股市。
暫時來說,內地股市尚未重拾升軌,投資熱錢流失只是預計內地企業在美國政府施壓下必倒。可是,近日內地於電動汽車及手機產業皆迎來好消息。內地企業於貿易戰及科技戰下,雖然算是艱苦經營,但卻依然能突破歐美的封鎖,美國的極限施壓並沒有帶來預期的效果。
在這情況下,內地整體情況相比國際投資者當初所預期的為佳。內地經濟只要略有復甦之兆,新經濟產業只要能維持適度增長,再加上亞太區沒有戰事,內地股市反彈可期。
筆者估計,內地股市於明年應該會有所反彈並重拾升軌。當然,內房及港房仍然受壓,即使內地經濟及股市一如所料的反彈,亦未必會惠及房地產等相關板塊。
文:寒柏
從事金融業,亦為自由撰稿人。
*作者文章觀點,不代表堅料網立場